29 时代_象棋俗人
笔趣阁 > 象棋俗人 > 29 时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29 时代

  09年,算是国产ai技术迸发的一年,也是国内外智能新时代的开端。

  无数跨时代的智能产品席卷了整个世界,最出名的还属于水果四手机。

  那时候你只要有一个水果四的手机,无疑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儿。

  甚至那时候,还有新闻媒体宣扬,有年轻人卖肾去买水果四手机。

  09年也是国内象棋手最绝望的一年,因为从09年开始,国内象棋手已经无法从正面击败人工智能棋手。

  很多人望着这近乎无敌的人工智能棋手,纷纷猜测,到底需要几年,人工智能棋手便能战胜更为复杂的围棋。

  大部分乐观的猜想是10-20年,但实际上短短五到七年,人类围棋手便被阿尔法猫击败。

  温特是阿尔法猫的前身,而飓风这个国产人工智能棋手,也算得上是09年国内算力最高的人工智能棋手。

  单从纸面上的数据来看,二者并没太大的差距,似乎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,是由谁先手而决定的。

  可那场比赛,却颠覆了很多人的猜测,后手的温特不仅大杀四方连胜三把飓风,还在最后一把对局中,第一次向全世界棋友展示出反逻辑棋。

  当时国内外棋友看完这场人工智能大战除了无力以外,也惊艳着温特的反逻辑棋的骚操作,更是第一次感觉到国内科技与国外科技的差距。

  杨铮还依稀记得,那时候的他处于高考的关键时期,对于二者的比赛仅有媒体的报告,那时候的媒体只鼓吹着国内科技的差距,并没有深刻的意识到模型算法的重要性。

  不过也不怪国内媒体没有重视模型的重要性,因为在几年后,温特的设计者加入了阿尔法猫的团队,第一次公布他模型的算法,那独具魅力的不停挑战自己的模型设计,也让刚大学毕业的杨铮意识到科学与科学的差距,其实就是想象力大小的差距。

  而之所以观看这盘棋的视频,除了第一次反逻辑棋面世的特殊性以外,很多人都觉得这盘棋也代表着现实,代表着那些死记硬背人工智能棋谱的普通棋手与真正ai的一次交锋。

  ……

  叶凡,是杨铮的初中同学,也是魔都赛区的冠军。

  今年三十四岁的他,隐约多了些中年人的富态,这次夺冠,对于他自己来说,算不上意外。

  因为他是一个努力的人。

  没错,就是努力。

  叶凡从小时候记事起,就被他的老师,他的父母要求每天都要进行大量棋谱背诵与对弈,直到现在已有三十年。

  这三十年来,他从未休息过哪怕一天。

  但他的坚持与努力似乎也没换来多少回报。

  除了少年时,凭借着先入门的优势拿到过几次区级市级少年组比赛的冠亚军之外,其他大型比赛中,他一直都是垫脚石般的存在。

  毕竟,象棋还是需要一定天赋的。

  而他的天赋却很有限,这是许多象棋评论员所评价的,也是一位知名的象棋大师,在评价他与自己徒弟比赛时,当众评定的。

  当年的他,听着这些评价,心里很是不甘,少年人,心中总会藏着一股怒气。

  他不相信自己天赋有限,也不相信自己多年的努力会得不到收获。

  少年时的他就像是一头倔驴,对于一次又一次失败与打击,他只会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,从不会怀疑自己的天赋不行。

  哪怕他的父母,他的老师再得知象棋大师专业评定后,放弃了他,他也从来没有放弃自己。

  现在回想起来,他最难的日子,大概也就是那段被所有人放弃的高三。

  本来想走专业特长考上大学的他,被那位象棋大师公开评定后,许多学校的自主招生老师看到他,都婉言拒绝了他。

  本来打算换个思路走职业棋手道路,却也因为象棋大师还有媒体评价,在那年职业棋手考核上,安排了最强的对手,惜败于三十二强。

  可就算这样,他也没有放弃。

  学校自主招生不通过,那就和其他同学一起,主攻文化课参加高考,职业棋手考核失败,那就明年继续。

  高三无疑是最有压力的一年,但同样也是每个人最难忘的一年,那一年叶凡每天只睡四个小时,除去每天一个小时练习象棋的时间,他几乎将所有精力都放在考学上。

  他也的确不够聪明,只能靠着题海战术去提升自己的成绩,他的高考成绩更是没有创造奇迹,只是勉强过了二本线。

  但他却也在这一年,意识到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。

  他原本以为自己想要的是证明自己,证明自己是有天赋的,证明别人对他的评价是错的。

  实际上,别人如何评价是别人的事儿,自己有没有下棋天赋也不需要别人评价,天赋这东西能决定一个棋手上下限,但是却不能完全决定一个棋手的职业生涯。

  努力,专注,不质疑,其实这些也是一种种天赋,甚至这些天赋要远超于那些天才的原有天赋!

  叶凡出乎意料的选择复读一年,他努力学习,努力提升自己,努力查缺补漏,在第二年,他成功的考上了他梦寐以求的理想院校。

  在他复读的那一年,互联网上也有不少对他的负面评价,不过那些负面评价不再影响他。

  也毕竟,他终于从一个愤怒的男孩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大人。

  在同年暑假,他也成功成为了职业棋手,在所有媒体都以为他会在职业赛场上洗刷别人对他的负面评价时,他却不在乎输赢,与更多人交手,提升自己的眼界与实战实力。

  这也导致媒体对他的评价更低了。

  可他早已不在乎,他依旧和以前一样每天刻苦训练,终于,他等来了属于他的时代。

  一个名为人工智能棋谱混战的时代,在这个时代,他靠着死记硬背在一年打出了二十连胜的成绩。

  虽然他的这份成绩不被主流媒体人与象棋评论家所认可,也虽然他的这份成绩也让他获得一个“做题家”,略带嘲讽意味的绰号。

  但象棋,始终还是竞技游戏。

  成王败寇,能走上巅峰的人,往往也正是他这种坚持又顺应时代的人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ctbuzk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ctbuzk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